跳到主要内容

我们要去巴黎。但我们从何而来?

编者按:对于气候变化而言,2015年将是关键的一年,因为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担忧日益增加,而在长达几十年的制定国际协议以改变我们的发展轨迹的过程中,这一阶段正处于关键阶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将于11月30日在巴黎召开,这次会议可能会改变世界的局势。为了帮助大家做好准备,Ensia出版了长期观察员兼记者菲奥娜·哈维的一系列背景文章。第二部分描述了引人入胜、时而令人沮丧、时而富有成果的发展轨迹,正是这些轨迹将我们带到了今天的这个关键时刻。你可以阅读第一部分也是。

二十多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几乎每年都举行会议,试图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避免危险的气候变化达成一项全球协议。在整个这段时期内,谈判一直受到它们所要实现的目标的绝对复杂性的阻碍:这是一项公平的协议,所有国家,无论他们的经济多么强大或脆弱,无论他们之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多大,都要分担减少全球排放和防止全球变暖造成的最严重破坏的责任。

如果进步似乎很慢,请考虑这些谈判是他们的最后一个谈判。世界贸易谈判旨在消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被称为“多哈回合”,于2008年倒塌。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只有少数全球条约一直在谈判,其中大多数涉及狭隘的问题和缺乏各国遵守的强烈激励措施。相比之下,气候变化可能是我们时代最顽固的问题,解决它需要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经济动荡,以便从化石燃料重新平衡,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增长发动机.

这二十年来发生了什么?这些过去的成就,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对我们今天的成就有何贡献?我们今天所处的位置对即将在巴黎举行的关键谈判意味着什么?

PRELUDE:影响和IPCC

全球变暖的科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约瑟夫·傅立叶和约翰·廷德尔等思想家提出了二氧化碳使大气变暖的假设。在本世纪末,Svante Arrhenius做了一系列的计算,显示了气温的上升或下降幅度取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但直到20世纪中期,这一直被认为是神秘的物理科学。

1958年,化学家查尔斯·大卫·基林开始在夏威夷的莫纳罗亚天文台测量空气样本中的二氧化碳。的结果图显示了每年的变化——在冬季最高,然后随着植被恢复而下降——但关键的是,毫无疑问,工业化正在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储量。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来自深海岩芯、树木年轮和冰芯的新研究加入了基林曲线,增加了关于过去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波动的知识。这加强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全球气候之间的联系,并导致人们越来越担心我们自己可能正在改变气候。

到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合作进行了一项全面评估,以确定人类是否能够改变气候。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1990年,一个由联合国召集的世界主要气候专家组成的小组发表了一份报告,得出结论说,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气体正在增强自然温室效应。

1992年,这些进展导致了一次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又称地球峰会)在里约热内卢。在峰会上,包括老布什在内的世界各国领导人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表明他们致力于避免危险的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国同意定期召开缔约方会议(COP),讨论条约的执行情况。

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有一个关键缺陷:它没有要求签署国承诺采取具体行动。因此,计划进行更多的谈判,以确定每个国家的权利和责任。这就是问题真正开始的地方。

京都1997:法律约束力,几乎没用

有待进一步谈判解决的问题是巨大的。一个是推进科学,目的是进一步弄清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气候的,以及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避免这些影响。

但这是容易的部分。随着商业团体开始意识到解决排放问题可能对他们的利益构成威胁,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挑战要大得多。

贫穷国家坚持他们的经济发展应该放在第一位,并要求他们有权沿着富裕国家在他们之前走过的道路发展。(尽管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一些国家让数百万人摆脱了贫困,并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但它们的人均排放量仍远低于西方国家。)他们还认为,由于发达国家应对大气中大部分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负责,这些国家应该为减少二氧化碳承担最大的责任。这不仅包括在穷国继续增加自身排放的同时,承担减排任务,还包括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帮助这些国家减少排放,应对气候变暖的影响。

与此同时,俄罗斯和许多前卫星国一样,在苏联解体后遭遇了严重的经济低迷。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工业同步下降。

在一些富裕国家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和俄罗斯的崩溃似乎拿出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经济竞争对手,有抵抗许多人认为他们应该承担全部责任而迅速扩张的经济体如中国没有。来自亚洲的低成本竞争的影响开始显现,人们担心中国正在利用全球变暖来获得对西方的进一步经济优势。

这些观点构成了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地球峰会后续会议的背景。达成的协议京都议定书它将各国分为两类:接受限制排放的国家(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和大多数前苏联国家)和没有设定目标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和韩国等其他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总的来说,预计附件1的国家会到2012年,将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约5.2%——尽管其中一些被分配了允许少量增加排放量的目标。

京都会议还为全球排放交易体系建立了一个机制,在这个机制下,有排放目标的富裕国家可以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支付费用,让发展中国家采取植树、安装太阳能或风能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策略,来避免减少自己的碳排放。

Then-U.K。代表欧盟牵头谈判的环境部长约翰·普雷斯科特(John Prescott)回忆说,在经过数小时的紧张谈判后,他凌晨离开谈判室时面带微笑,在离开时与旁观者拥抱,他感到喜悦和宽慰。“那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他回忆道。

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虽然美国在副总统戈尔的代表下签署了协议,它从未提交给国会批准,因为很明显它不会通过,因为一些人认为它似乎给了中国一个自由通行证,一些商业利益集团正准备反对该协议(包括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性提出质疑)。俄罗斯也决定不批准该协议。《京都议定书》不可能在法律上生效,除非承担全球55%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批准它。如果没有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美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京都议定书是具有完全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政府都签署了这份协议。但由于发展中国家只获得了少量资金流动,它最终对持续上升的排放或融资几乎没有实际影响。与此同时,它对政治的影响是负面的,因为它让人怀疑联合国谈判进程能否达成一项有意义的协议。

经验教训:根据国际法,一项条约可以具有法律约束力、表述充分、文字优美和无懈可击,但如果当时的政治家不支持它,它仍然毫无用处。

京都后:脱下桌子

《京都议定书》签署后,气候谈判进入了“假战争”时期。各国继续开会,例如,2001年建立了马拉喀什协议《京都议定书》的关键方面正是在这个平台上详细阐述的——但这一努力基本上是徒劳的。克林顿政府无力恢复《京都议定书》。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在上任后不久就明确表示,尽管他在竞选期间曾说过应对全球变暖的必要性,但美国不会参与联合国主持下的国际气候行动。

僵局持续了好几年。然后,出人意料的是,在2004年底俄罗斯批准了该条约- 弗拉基米尔·普京提示愿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战略,以利用京都作为Quid Pro Quo获得欧盟的支持。从历史的尘埃堆中移动京都,并开始了新的谈判阶段。

巴厘岛2007:打破障碍

Yvo de Boer, a European bureaucrat with previous knowledge of the climate talks, took over as executive secretary of the UNFCCC in 2006 and made it clear from the start that he wanted the U.N. secretary-general, Ban Ki-moon, to throw the full weight of the organization behind a push for a new global agreement on climate change.

第一阶段是达成一份“路线图”,让各国走出《京都议定书》之后的僵局从本质上说,尽管这不是官方的路线,但寻求一种替代《京都议定书》的方案,要求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适用于所有国家,包括拒绝《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和在1997年议定书下没有义务的国家。

这是在第13次缔约方会议在巴厘岛在2007年底,但没有戏剧。会议定于下午6点结束。12月14日,但美国继续拒绝该计划(在这是一个“一定规模适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磨练的个人国家的需求)进入下午。在最后的最后几个小时里,看起来好像没有达成协议,德波尔似乎在讲台上泪流满面,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又站起来谴责美国职位。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慷慨激昂的辩护是“领导[或者偏离的方式”是最终的稻草。美国代表团同意了路线图,在如释重负和欢腾的场景中。

哥本哈根2009:目标不足

巴厘路线图为关键的气候变化峰会铺平了道路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领导人会议,预计京都议定书的继任者将被伪造。哥本哈根会议是独一无二的,这不仅是缔约方会议(缔约方会议15),而且是一个峰会 - 这意味着代表团由国家元首而不是部长级代表领导。在谈判的谈判中,欧伦很好:欧盟和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在一笔交易后,而在美国,新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发誓要恢复对气候的国际行动。中国政府还鼓励交易,其他发展中国家愿意遵守诉讼。

在峰会之前,中国、印度、美国、欧盟、日本和世界上所有其他最大的经济体都宣布了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这是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首次就碳排放目标达成一致(富裕国家的绝对减排,发展中国家的未来排放可能增长的限制)。

但在会议前几个月,很明显,尽管所有主要缔约方签署了交易的意愿,但哥本哈根不会出现条约。没有足够的时间(截止日期是在这些谈判中获得任何结果的关键),以便在里约热内卢和京都同意的那种完全明确和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相反,U.N.决定寻求世界领导人签署的“政治宣言”。

非政府组织和媒体都认为这次峰会是失败的。尽管如此,它标志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首次就排放目标达成一致——这些目标比《京都议定书》的目标取得了重大进展。此外,富国对穷国的财政援助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后哥本哈根:日益增长的希望

哥本哈根峰会上的混乱场面以及各国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激烈指责,严重损害了公众对联合国谈判的看法,自那以后,公众对联合国谈判越来越容易受到攻击。

然而,局势在2010年开始有点转变,当时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坎昆第16章

哥本哈根会议的丹麦环境部长、政治家和前记者康妮·赫泽高(Connie Hedegaard)主持并主持了2009年的峰会,她付出了巨大的个人代价——会后不久就患上了肺炎。当她在2010年被任命为欧盟气候行动专员时,她决心利用这个职位来确保哥本哈根仅仅是全球协议的第一步,而不是最后一步。

第17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在南非德班举行,赫泽高下了一场豪赌。当其他代表团出席会议时,他们期待着又一次“召开”会议,除了继续谈判之外,与会各方几乎不会达成任何协议,但欧盟带来了一项计划:就2020年后的目标达成协议。这将意味着各国同意在2015年签署一项全球协议的时间表,并提出比两年前更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

这是个冒险的举动,几乎要失败了。当天下午6点之后,谈判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上午和第二天下午,但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代表团仍然没有加入欧盟。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做到了:赫泽高成功地与100多个最贫穷的国家结成了联盟,说服它们相信,新的2020年后协议对它们有利,因为它们在气候变化的破坏中损失最大。筋疲力尽的代表们建议将会谈推迟三个月。然而,赫泽高知道,如果她组建的脆弱联盟要获胜,决议就不能拖延。

最终,在周日黎明前不久,经过40多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Hedegaard的赌博乐趣。中国和印度是最后两个反对这些提议的国家,认为这些提议阻碍了较贫穷国家获得它们认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结果。两国最终做出让步,并制定了一个时间表,要求2015年在巴黎签署一项新的全球协议,从2020年起生效,并约束发达国家进一步减排,发展中国家遏制其碳排放的增长。但这种协议的条款故意保持模糊,允许“议定书、法律文书或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结果”,在最糟糕的情况下,这可能意味着所有国家都没有履行协议的义务。这一条款是在最后一刻插入的,其含义可能会成为巴黎峰会争论的主要原因。

2015年巴黎:关键要素

德班设定了COP 21的现场,于11月计划为巴黎计划。在2014年底,在利马召开的缔约方会议上,大部分关于巴黎协议的案文被规定。但是,遗漏了两个关键的事情:2020年后的每个国家提出的排放的目标;以及发达国家将同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经济援助。

2020年第2020届计划应在3月底提交。到目前为止,超过30个国家 - 其中大多数欧盟各国 - 已经阐述了他们的国家排放计划。的美国已同意从2005年级别削减高达28%(与哥本哈根相同的基线)到2025年,同时中国表示,其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有关财政承诺的工作正在进行中,但这可能是直到最后几天仍在争论的一个来源。

推动所有这些活动的大局也发生了变化。全球碳项目在2014年发表的研究表明,中国人均排放量超过了欧盟的排放量,而印度的总排放量可能超过欧洲到本十年结束。同年,IPCC发布了其最新评估报告的完整结果,这结论是,在我们可能超过3.6摄氏度(2摄氏度)的温暖阈值之前,大约可以燃烧的化石燃料量的一半被烧了。

下一站:真正的削减?

无论巴黎会议的结果如何,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它不会是气候变化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各国政府将需要年复一年地继续开会,以确保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步入正轨,并加大承诺力度。

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进程可能看似曲折——除非得到一致支持,否则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通过,谈判被分成几十个工作组,围绕看似简单的措辞问题的争论往往令人痛苦这仍然是每个国家都享有同等份量的唯一论坛,也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能得到倾听的唯一论坛。这赋予了这一进程合法性,而这些合法性是作为备选方案的论坛所缺乏的。

巴黎会议后的谈判进程可能会像过去20年的谈判一样令人担忧。任何判断的关键都将是这些正在进行的讨论是否真的产生了二氧化碳的减少,或者只是更多的空话。

关于这个主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