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要内容

自由贸易:对环境有益还是有害?

围绕全球化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是,人们担心自由贸易会损害本地和全球的环境。支持全球自由贸易的经典论点是,各国专门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然后用这些商品交换其他商品,是有效的。但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Herman Daly)等怀疑者对此提出质疑,理由是贸易的实际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被隐藏起来,而且经常被忽视。

在新书《贸易与环境:理论与证据》经济学家布莱恩•科普兰(Brian Copeland)和斯科特•泰勒(Scott Taylor)试图用系统得出的结果来取代这场辩论中的一些修辞。他们对1971年至1996年世界上100多个城市的二氧化硫浓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和激动人心的结论:自由贸易实际上对环境有益。

科普兰和泰勒没有发现任何证据支持“污染天堂”假说,该假说认为自由贸易将促使污染工业转移到环境监管松懈的穷国。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富裕国家在资本密集型污染行业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即使环境法规更加严格,这些行业也可能留在富裕国家。

对这些发达国家来说,正确的环境政策可以产生对环境有利的净收益。管制或征税形式的污染政策可以鼓励更好的技术,从而导致更清洁的生产方法。给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是,如果贸易自由化的速度超过环境政策,环境问题就会加剧——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贸易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冲突。

作为书中留下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主机的问题的复杂性就不言而喻了。作者限制他们的焦点而造成产品生产的本地污染,而忽视其他贸易显著环境影响。

如果汽车在日本生产,然后运到美国,将有一些日本当地的污染是由于制造工艺。一些天然资源 - 本地和进口的 - 也将在制造汽车上使用了。将会有更多的资源利用和污染车运送到美国,甚至更多的驾驶这辆车一年又一年。

货物运输和消费造成的污染,以及betway必威娱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使用,都是全球贸易破坏环境的潜在主要途径。当所有这些影响与生产驱动的污染结合在一起时,最终结果可能很容易逆转贸易有利于环境的乐观结果。

当资本本身具有高度流动性时,认为污染工业将留在资本丰富的发达国家的观点也失去了动力。例如,中国在2001年获得了44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即使企业在中国投资是为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但世界制造业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中国所带来的间接后果,将是严重的资源使用和当地污染。

的“污染避难所”的效果更直接的例子是电子垃圾的日常传输 - 使用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含有剧毒化学品 - 从美国到印度,中国和菲律宾等国。低工资工人在这些国家的危险条件下工作,从这个快速增长的废物流打捞有价值的材料,而污染的过程中的土壤,空气和水。

这些最近的例子使人们更加担心,世界人口的大部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它们可能对全球贸易的环境后果没有准备。

对空气质量的研究表明,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空气质量会恶化,然后在人均年收入超过5000美元时开始改善。如果大多数种类的污染和资源消耗都是如此,那么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的收入就必须增加5到10倍,才能有足够的环境保护需求。假设自由贸易最终能够带来这种收入增长,一个很大的未知数是,它是否会在环境清理成本变得高得令人生畏之前,导致由收入引起的政策变化。

同样麻烦的是跨国界的污染,如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具有广泛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将不得不用一个统一的政策反应走到一起的问题。1973年至2001年间,在国内很多经济体里面翻出来全球化一段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燃料燃烧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了50%。到2030年,这些排放量预计要高60%比2001年,如果没有新的政策被采用。发电和运输 - 两个行业贸易至关重要 - betway必威娱乐将占这一增长的四分之三。

关于全球化对环境的长期影响,仍然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迄今为止我们掌握的证据表明,不受环境保护限制的自由贸易可能会导致灾难。

------------------
Kumar Venkat在硅谷的高科技行业工作,撰写有关技术和全球化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文章。

关于这个话题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