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要内容

可再生能源新闻有成为点击诱饵的危险吗?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之后,社交媒体上大量的虚假信息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关注。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最近在浏览我的Facebook新闻时,我偶然发现了一个气候中心分享的文章这是一家专注于气候科学的非营利新闻机构。Co.Exist的头条写道:“世界可再生能源的产能现已超过煤炭。”我点击了。“这个转折点标志着向清洁能源过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一张风力发电场的航拍照片上,副标题这样写道。

于是就有了大部分新的报道可再生能源市场报告受人尊敬的全球能源统计机构——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网点,有信誉的不为人知的,专业一般美国采用了类似的标题、副标题和导语,并配以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的照片。

安装容量对于很多目的来说并不是一个真正有用的度量。

问题是双重的。首先,容量是衡量电力的一种高度选择性的方式,特别是在排放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容量的定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某一时刻发电机能产生的最大电力输出——例如,在阳光明媚的夏天,一个太阳能发电场能产生多少电力,或者风力发电场在风很大的时候能产生多少电力。但是,当然,太阳并不总是照耀着,风也不总是吹着。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研究可再生能源的工程学教授马克·雅各布森(Mark Jacobson)告诉我:“在很多方面,装机容量并不是一个真正有用的指标。”“当你问风能供应多少,风能供应和煤炭供应多少时,你应该考虑实际输送的能源。”

这通常被称为发电量,定义为一段时间内(比如一年)的平均发电量。当然,如果你看一下世代的数字,煤炭仍然击败了可再生能源2015年,这一比例大幅上升,39%到不到24%。

其次,也许更重要的是,大多数读者,而且显然是很多人记者,“可再生能源”等同起来和太阳能。但国际能源署的可再生能源类别还包括水电和生物质。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15年全球71%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来自澳大利亚水电, 15%来自其中,生物能源占8%,太阳能占4%。换句话说,取代煤炭的并不是风能和太阳能,而是一篮子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虽然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增长确实帮助推高了可再生能源的份额,水力发电也一直在增长近年来。如果算上所有的能源,目前水力发电约占世界发电量的16%;,近4%;生物,2%;太阳能仅占1%以上。

我认为,这两种微妙的沟通错误导致了一些不幸的误解。一个最近的调查该研究发现,平均而言,美国人认为美国从风能和太阳能中获得了总能源消耗的20%(风能占11%,太阳能占9%)。部分原因是可能是因为把“能源”和“电力”混为一谈是常见但又错误的。But even if you look at just electricity, the numbers for the U.S. still don’t come close to 20 percent. The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s 2015 statistics show that 4.7 percent of the country’s electricity was generated from wind, with 0.6 percent coming from solar. That’s a 14-plus percentage point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Americans think and the truth.

在他们的社交媒体和他们信任的新闻媒体上,关于可再生能源统计数据的令人困惑的报道层出不穷,这很难责怪他们。最重要的是,大多数社交媒体分享者甚至从来没有读过他们分享的文章。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在Twitter上分享的链接中,有59%从未被点击过,强调了具有误导性的标题、副标题和标题照片的巨大影响。研究表明误导和标题诱饵的标题具有持久的影响那些真正读过文章的人是如何理解和记住文章内容的。

让风能和太阳能看起来比它们实际上做得更好可能会反过来咬它们——还有气候。

“这是典型的现代信息消费,”社交媒体分享研究的合著者Arnaud Legout在一份声明中说。“人们在一个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者在一个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努力去深入探讨。”

环保组织和活动人士希望激发公众对可再生能源的热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让风能和太阳能看起来比它们实际做得更好可能会给支持者带来负面影响——以及气候。如果公众认为我们正在把化石燃料扔进历史的垃圾箱,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它们,他们就不太可能要求新的政策和采取行动来降低自己的碳足迹。公众甚至会认为风能和太阳能本身就有能力击败化石燃料,因此不值得政府补贴和有益的监管。

风能和太阳能近年来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他们的成本预计将继续下降,更多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厂和屋顶太阳能电池板将继续在全国和世界各地涌现。但如果目标是将全球变暖控制在接近2015年各国领导人在巴黎达成的水平,中国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假装一切都很好并不能解决问题。

这个故事首次出现在:

Ensia

关于这个话题的更多信息